Memo_皇权与绅权
费孝通, 吴晗. 皇权与绅权[M]. 岳麓书社, 2012.
论绅士
先述帝王皇权形成之原因,乃暴力得之,为拱卫权力则需以暴力防止叛逆,以暴力求人求财。
而为官,固凶险也,伴君如伴虎,却可以此庇护族人之特权,绅之成,乃有财之户趋于官僚,得其权,再反以之护财,财权渐合而为一也,成士大夫之名词也。
叙中国绅士之形成实质,乃及论中国传统之理想形成,盖官僚退隐山林实为于皇权之退避也,至老归乡,此可保全自身,而仍享疏离于农耕,不劳而作之特权。
文章虽短,鞭辟入里,令人深思。15.2.25 于崖州
论“知识阶级”
知识分为自然知识与规范知识,不同阶级所需不同,则吸收不同之知识,使知识印有了隐形的分化,二者本身即代表了社会的分化,自然知识不为人意志而改变,正确与否一目了然,而规范知识为全社会之承认,不遵守则会损害他人利益,故全社会的意志成就了威权,威权由知者代理,维护社会利益。
中国传统社会,千年不易,规范渐成传统,懂传统则一定程度上代言着威权,人们信服传统,一如工匠信服技术,有技术的是师傅,知者如师傅,其代表之威权为乡土之权,是下层之权,而政权为上层之权,乃武力征服而得。
孔儒之理想,即乡土规范之权与上层武力之权,二者合一,号曰王道。
学文者,必有闲暇,有闲暇者必异于耕者,为耕者所养,即富贵之家方可习文,此条件即限制了一个阶级,地主也,亦为以经济优势也。经济基础为劳心之前提。
乃至公务员官本位思想,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化还活着的缘故,真正的知识分子必合科技与人文,化二者为一体也,此理论亦可稍加解释为何晚晴大臣反对革新,洋务运动为何进展艰难。满清后期之亡国,非马克思自然经济之解题,亦有社会学之视角也。
乃至后来,孙中山等推翻君主之目的,亦是建立经济制度,只有经济制度与理论配合,乃称得上是现代国家。
论师儒
师儒者,传承道统者也。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为道政合一,道统与正统的分离,自周公始,孔子成也。
“皇权和道接近时,师儒出而仕,皇权和到分离时,师儒退而守。”即合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之道也,曰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之卫道。
《史记》:“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。吾道不行矣,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?”
为儒家之理想,亦为我之理想。道统之于政统,孔子之时代确可不合则去,而封建解体,皇权确立后,确不可矣。因之董仲舒生发“奉天以制约皇权”之思想。
与董仲舒同时代的公孙弘则主张皇权利用师儒去统治人民,道统屈服,一扫先秦之风气,及至韩愈自以为开风气,亦只是继承了变质的道统,中国之士,沦落皇权之下矣。
费孝通论述:“在政治的命运上说,他们很早就是个失败者了。”然也,近代已然早成皇权控制乡土之工具,先秦之理想热血,孔子愚且智,坚且久,确为传统之人物乎,今日坚持天下道统者,几近绝也。
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至满清入关,道统大抵也一度复兴,而最后终亡于皇权,悲哉哀哉,道统之不存也。
论绅权
先论梁启超。
“欲兴民权,宜先兴绅权,欲兴绅权,宜以学会为其起点。”
梁公之论调,其实与我政治思想大似也,所不同者,我不支持以官僚伸绅权,盖易为之要挟而破灭。
吴晗此文,即论述绅权上达政府,下至黎民,绅官一体,互为转换,官绅共治地方,仕绅为本地之大势力,官僚不得已仰仗也,乃至皇权与绅权共治天下。
绅权历经三时期,以朝堂谏言而窥视,由坐至站至跪,皇权步步攀升也,其初皇业为皇帝与大家族共建,南北朝时期,皇权轮替,而士族不倒。至隋唐,即便科举,大家族垄断文字教育或占有大量的教育资源,依旧为家族执政,皇帝以人力夺天下,人力短期可得,文学知识非依仗大士族不能也。
至宋代,五代乱离,世家受创,进士科扩大,而印刷术发明,平民乃渐渐取而代之,然此时,知识易得,则知识贬值,原先之共存转入共治,乃至为皇权之奴役,士族渐渐让位于平民。
而其中思考,明朝皇权到底是壮大还是跌落,朱元璋诛杀胡惟庸,废除丞相,皇权独尊,至万历不上朝,内阁治理,委实值得思考。以至于绅权是否必然会消失,如果清朝没有入侵,明朝的内阁能否渐渐转为英国内阁,亦值得思索。
论士大夫
首言士大夫一名词之由来,由武入文,诸侯之食客成皇帝之食客,再论士大夫之特点,一曰教育垄断,知识商品化或可窥今日知识分子贬值之根源,二曰两面伪善,为皇帝之奴仆,万民之父母,而吴晗特批评自由主义者鼠目寸光,三曰经济政治之特权,四曰规避责任,转嫁压力于百姓,五曰舆论垄断,六曰地主士大夫之联结,一切改革皆为自身之维持。
乃论士大夫之虚伪,虽如此,我思考,士大夫之处世合乎中庸,因此吴晗恨之中间道路,或可号其曰墙头草,故有时,中国的知识分子确需一股子勇往直前的魄力。
举例钱谦益、阮大铖,皆伪士大夫也,吴公之论其虚伪,或亦含当时局势之见解,痛斥当局与自由主义者之保守性。
此文当可为士大夫软弱之例文,而非切实剖析士大夫之形成、存在等价值中立之文章也。 15.6.22 20:30 于和兴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