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mo_资本主义文化矛盾
张敏.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导读[J]//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[M]. 江西人民出版社, 1998.
于大三伊始开始理解后现代之冲击,其思想之深刻,实为文艺复兴、启蒙运动比肩之深刻裂变,加缪的荒诞主义哲学于我以生存意义的启示,后现代则于我观察世界视角的转变。福柯于传统史学的弃掷,为断裂解构的重塑。现代主义引发的时空错乱,或许也正是我对时空社会学生发兴趣的原因,是我对于掌控自我生命的努力,也是我试图理解现代社会中,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努力,是为Weber所说的志业。 2016.10.18 于正心
Bell在《后工业社会》中提及了技术理论的集约化,导致了新型原则,继而使得社会科层化。而于《资本主义文化矛盾》中,则论述了个人享乐主义文化导致的文化矛盾、信仰危机及政治困境,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困境,其回溯享乐主义文化的根源。
Bell首先界定了资本主义,“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系统,它同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商品生产挂钩,依靠资本的持续积累来扩大再投资。”Bell的方法论,也即是坚持断裂观,分解这一综合体。
一、三领域的断裂:社会矛盾的根源
Bell首先指出社会是分裂的不同领域,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动力。
“社会不是统一的,而是分裂的,它的不同领域各有不同的模式,按照不同的节奏变化,并且由不同的,甚至相反方向的轴心原则加以调节。”
Bell分析社会的三个领域即是经济-技术领域、政治领域,与文化领域,正是领域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的各种矛盾。
经济-技术领域中,轴心原则是功能理性,力求最大收益;其轴心构造是官僚等级制度;实质是角色间的社会交换,同时依据收益原则,隐含了进步观念。因此经济领域是线性变革的。
政治领域中,轴心原则是暗含平等条件的合法性;轴心构造是代表选举制或参与制,实质是里意见的买卖交易。因此政治领域是不断调和的。
文化领域中,文化实际是象征形式的领域,轴心原则是不断表现再造自我,回越,也即不断转回人类生存痛苦的根本问题探讨。因此文化领域是不断反叛传统的。
正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等级制度与政治平等参与的矛盾,经济专业分工与文化自我实现的矛盾。矛盾的根源正是诸领域的断裂。发展至今,正是文化与经济的不同取向引导着人类社会,现代主义贯穿其中。
二、现代主义的历史
(一)宗教动力与经济动力:互相制约
Weber的新教伦理突出了禁欲苦行主义,正是资本主义的宗教冲动力;Sombart的奢侈与资本主义突出了贪婪攫取性,正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冲动力。
二者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现代理性精神,其中宗教冲动力的张力提供了先验的道德约束。
(二)文化动力与经济动力:互相拆台
文化冲动与经济冲动则都根源于自由、解放思想,文化冲动表现为个性解放的自我,经济冲动则体现为顽强的个人主义。
二者都有着无限扩张的倾向,但倾向在不同的领域,文化冲动是道德上的自我表现,突出人的主题,批判拜金主义;经济冲动则是经济上的锐意进取,道德上的保守。因此,在资本主义开发时二者互相依赖,但很快二者便开始互相攻击。
(三)宗教动力的衰亡与现代主义文化的取代:社会断裂
但很快,科技耗散了宗教冲动,在经济冲动下,资本主义的无限发展性失去了道德约束而加强,世界开始祛魅与世俗化。集中体现在美国小城镇生活的消散中。
在早期开创时代,宗教赋予了生存经济劳动工作合法性,上帝选民的清教神学实际上本身被理性伦理观统治;至物质生活不再匮乏,因为意识形态形成后的被动自我发展,神学观最终演变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,体面观念留存下来,依旧是制约小城镇生活的原则。
但到了20世纪,性、新、解放等开始冲击清教伦理,又等到人口渐渐到了大都市、消费社会出现,及技术革命的变化等,消费道德观彻底摧毁了清教伦理,地位及其象征,而非劳动和上帝选民,成为成就的标志。
随着传统宗教束缚的消失,新的意义系统却未及建立,现代主义文化占据了文化领域,但文化也丧失了整合功能。
三、现代主义的概述
(一)产生背景
现代主义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,及宗教毁灭后的自我意识危机,以及这些变化导致了人们时空上的错乱感。
现代主义的特点,理论上是对秩序的反抗;体裁上是距离的消失,摒弃理性和模仿,取消心理距离,强调同步感、即刻性;以及其对传媒的重视,以之自我表现。
(二)影响
现代主义取消了文化的一致性,其反对道德也影响到了文化标准本身,评价标准丧失了公认标准;模糊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。
(三)本质
现代主义实际上,恰是信仰问题,其存在于对流行与秩序的反叛,永远抗争,其自身内部也坚持着永远对先前的超越,其最终会为了批判而批判,其极端发展至今,成为了后现代主义。
于此,Bell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基本完结,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出路,则在于下一节的论述,也即重建宗教与公众家庭。
四、弥合的展望:宗教复兴与公众家庭
承接前文,资本主义文化矛盾,在表层上体现的是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对立,而深层是失去了合法性的传统,普遍自我意识焦虑的信仰危机。由此,Bell提出了公众家庭理论。
(一)人类历史三阶段
Bell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,前工业时期、工业时期,及后工业时期。
前工业时期,内容为对付自然,社会背景即自然世界,宇宙观为命定,个人赖以寻求自身与所处世界联系的认同方式是宗教。此时期宗教一方面提供了道德准则,一方面也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的历史连续,事实上,此时期的宗教即是文化,它于生存的最深层次提供了生活的意义。
工业时期,内容为制造世界,社会背景即技术世界,宇宙观为给予、理性及进步,认同方式是工作。
后工业时期,内容为人际关系,社会背景即社会世界,宇宙观转为恐惧、战栗。
(二)宗教衰败:文化重建宗教
历史,事实上恰是人类向自然的扩张,而宗教在人类与自然外物联系中承担了人类的行动指南。但在对自我的追求中,现代主义逐渐侵犯了宗教领域,将权威中心从神圣移向了亵渎。
宗教也即开始了衰败,其表现为世俗化与亵渎行为,现代主义开始无限制扩张。
正因如此,Bell倡导新合成形式的文化重建,也即宗教手段,重新为生活提供终极意义。
(三)政治负荷:公众家庭限定
在经济活动中,除去家庭经济、市场经济外,公众家庭经济领域是近来的第三领域,其实际是满足公共需求和欲望的媒介,与个人主义的功利主义相反,其存在即是为了满足公众需求。
但Bell考察了美国社会,认为美国社会结构问题集中于民族社会与国际警察的社会结构,美国呈现着个人主义、资产阶级化,及缺少公众利益至上思想的特点,其公众家庭承担了过多的制定经济政策、承担科学发展费用、及制定社会义务的责任。正因此,美国公众家庭政治市场化,超负荷化忽视了公众家庭与市场经济的界限。
Bell由此主张实行相对差别原则、公正分配原则,以约束经济自由主义,坚持政治自由主义。以达成社会凝聚功能。
五、小结
正是上述Bell在经济上的社会主义、政治上的自由主义,及文化上的保守主义,是其圣三一教堂称号的缘由。其指出社会矛盾的根源,正是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三个领域的对立。而美国现代矛盾实际上正是此三领域的不协调,此有功能主义的更新色彩。为此,Bell提出了重建宗教与公众家庭理论来弥合裂缝。
Bell于后现代思考与功能主义的耦合令人惊艳,及其立天地之心、生民之命,为吾辈精神之先导。谨记于正心楼。2016.10.19 17:24